【召集令】
自2006年起,我國把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定為中國的“文化遺產(chǎn)日”。
體驗非遺文化魅力,感受歷史文化傳承,6月13日北京博物館通票參訪團將參加由北京歷代帝王廟主辦、西城區(qū)文化委員會為支持單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體驗活動,我們將在曹氏風箏傳承人劉賓老師及包頭剪紙傳承人劉曉迪老師的帶領下了解非遺項目歷史及內(nèi)容,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親自動手體驗曹派風箏繪畫制作與包頭剪紙,近距離感受傳統(tǒng)文化之美,體會濃郁的民族審美情趣。
【活動安排】:
集合時間:2015年6月13日(周六)9點10分在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內(nèi) 祭器庫(歷代帝王廟內(nèi)最北端)門口集合,找北京博物館通票參訪團團旗附近的工作人員簽到。(歷代帝王廟大門票成人20元/人,請自帶博物館通票享受成人免費一人次,半價優(yōu)惠二人次)
09:30開始活動。
1.非遺傳承人介紹體驗項目歷史概況;
2.在非遺老師的指導下,參加活動的家庭(一大一?。┯H自體驗包頭剪紙項目或曹氏風箏繪畫項目,二項選一;
3.由非遺老師點評作品,向參加制作家庭贈送小禮品(每個參加活動家庭將可以得到可以放飛的小風箏和傳承人親自制作的生肖剪紙喲!)。
4.參加人員合影留念。
(如活動有變化,以當日館方活動安排為準。)
【參與活動家庭條件】:
本次活動以家庭為單位,共10個家庭,分成兩個活動小組,分別參加剪紙活動或繪畫風箏活動,二項選一。
參加活動的小朋友年齡需在7歲—9歲之間。一位小朋友可以帶一位大人共同參與活動,報名時可以先行選擇希望參加的項目,我們根據(jù)報名情況做適當調整。
因非遺傳承人要親自給每個家庭的小朋友制作剪紙小禮物,所以請報名時注明孩子的生肖。
【報名方式】:
請直接在公眾號界面留言報名。
微信報名方法:關注本微信公眾號,留言"13日活動+[通關密碼】+家長姓名+寶貝年齡+寶貝生肖+聯(lián)系電話”+剪紙或風箏(選其中一個)。以小編回復“報名成功”為準。名額有限,滿額即止。
本期【通關密碼】:非遺傳承人
【乘車線路】:
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位于阜成門內(nèi)大街131號,地鐵4號線西四站下,向西步行5分鐘路北。
【注意事項】:
為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非遺傳承人和博物館工作人員付出了很多心血和努力,請各位參加活動的家長珍惜機會,慎重報名,如臨時有事不能參加,請務必周五前提前告知,我們把機會交給其他小朋友。
活動中請安靜聽講,手工體驗時要注意工具使用安全。
歷代帝王廟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請大家輕聲慢步,愛護文物,體現(xiàn)參訪團參觀良好的素質和修養(yǎng)。
【非遺傳承人簡介】
曹氏風箏工藝是北京市的漢族民間風箏藝術,由孔祥澤根據(jù)曹雪芹手稿《廢藝齋集稿》第二卷《南鷂北鳶考工志》記載的風箏的起放原理、扎糊技法、繪畫要領,即扎、糊、繪、放“四藝”研究制作。做工細膩、用料考究、繪制精美、放飛富有情趣,其中擬人化的扎燕凸顯了北京特色。傳承人劉賓出生于風箏世家。自幼隨其祖父劉匯仁先生(尾巴劉風箏)學習宮廷風箏制作,在祖父的引導下師從天津曹氏風箏的廟本傳人唐錦昆學習風箏骨架制作,之后拜曹氏風箏第七代傳人孔令民先生為師,系統(tǒng)學習曹氏風箏制作及風箏文化。
包頭剪紙是一種漢族民間剪紙藝術。它是西口文化的延續(xù),吸收了北方游牧和中原農(nóng)耕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具有別樣的塞上風情。其題材廣泛,意寓深長,生活氣息濃郁,有著漫長又復雜多樣的傳承渠道。傳承人劉曉迪,中國剪紙藝術家,生于剪紙世家,其母為包頭剪紙代表性傳承人鄭蝴蝶,自幼對剪紙藝術耳濡目染。其剪紙作品以陰剪為主,陽剪為輔,生活氣息濃郁,寓意飽滿,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粗獷與細膩的結合,藝術風格以“不描不畫,隨心所欲”為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