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覺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陽臺山麓,始建于遼代咸雍四年(1068年),始稱清水院,后改名靈泉寺,明重建后改為大覺寺。
?大覺寺以清泉、古樹、玉蘭、環(huán)境優(yōu)雅而聞名。寺內共有古樹160株,有1000年的銀杏、300年的玉蘭,古娑羅樹,松柏等。
跟著@博物達人 游歷千年古剎——大覺寺
@博物館達人 激情四射的講解
林于山曰麓,大覺寺依山而建,山中草木葳蕤,寺藏于林中,泉水至山經寺而下。寺院坐西朝東,山門朝向太陽升起的方向,體現了遼國時期契丹人朝日的建筑格局。
金鑲玉,玉鑲金竹
北方竹子長得如此有生機可見泉水的充足。綠中帶黃為玉鑲金,黃中帶綠則是金鑲玉,如此直白的名稱應該多是出自百姓之口。
大覺寺整體布局
寺院以中路寺廟建筑,南路行宮和北路僧房所組成。山門左側的餐廳現已經改為展廳,此行時正展覽二十諸天;左右功德池又稱放生池,中間功德橋。
大覺寺山門(圖片來自網絡)
上懸掛牌匾“敕造大覺禪寺”,帝王下詔建造稱之為敕造,可見大覺寺非一般寺廟。禪寺指明為此寺為佛教宗派中的禪宗。
天王殿
天王殿大肚彌羅和韋馱天(圖片來自網絡)
正面大肚彌羅像,反面韋陀天,兩邊為四大天王像。
天王殿四大天王(圖片來自網絡)
四大天王佛教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第一重天,住在須彌山山腰上的四座山峰。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是全寺中心,大殿面闊五間,梁、柱、枋、斗拱、門窗全是木結構,保持了舊貌未翻新,表面涂桐油保護。
能見到的慈禧御筆三個牌匾(圖片來自網絡)
慈禧皇太后當年曾為大覺寺題寫過十二塊匾,經歷了清末、民國和抗戰(zhàn)留存至今的有五塊。這三塊是能寺里能見到的慈禧御筆匾額。
大雄寶殿三世佛(圖片來自網絡)
大雄寶殿正中有一石砌須彌座,座上供奉木質漆金三世佛像(1972年從智化寺移來的),背后帶有木雕的背光。大殿正上方的盤龍藻井顯示出皇家寺廟的威嚴,以井象征著吉祥防水的意象。
大雄寶殿內的二十諸天和十地菩薩(圖片來自網絡)
為明代雕塑,泥胎貼金,諸天是佛教中諸位尊天的簡稱,共有二十尊,故稱二十諸天,又稱“諸天鬼神”,二十諸天背后墻壁上還繪有大幅的靈芝祥云色壁畫。
大雄寶殿背面三尊佛像(圖片來自網絡)
中間為觀世音菩薩,兩邊非標為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
大雄寶殿背面旁邊坐著的韋馱天(圖片來自網絡)
韋陀真是太辛苦了,到處護法,無處不在呀,此寺就一身分三處。
無量壽佛殿
千年銀杏
此數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傳說乾隆移植于此,并題詩“古柯不計數人圍,葉茂孫枝綠蔭肥。世外滄桑閱如幻,開山大定記依稀”。
殿前雌雄銀杏
本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只嘆世事無常,生死由命。母樹早逝,只留雄樹孤獨于世;也許是害怕雄樹太過悲傷,難于獨生于世;母樹原地奇跡般的生發(fā)出幾顆小樹與其作伴。靈寺中的樹木尚且如此有情有義,何況人呼?
動靜等觀牌匾
無量壽佛殿上懸掛的這張匾額“動靜等觀”也是出自乾隆御筆,原匾老字。
正殿無量壽佛造像
此為西方三圣,無量壽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木質貼金,身后帶有背光。
無量壽佛造像(圖片來自網絡)
一游客問“為什么佛有兇相和善相呢,不應該都是善的嗎?”兇惡心邪之人,善渡有緣之人;想來佛是應有千相的,千人心中千人相;但終歸也只應有一相,即佛相;以千相渡千人歸于佛相。
殿內十八羅漢造像(圖片來自網絡)
殿后南海觀音(圖片來自網絡)
無量壽佛殿后背朝寺門的海島觀音懸塑。明代造像,泥塑貼金。海島觀音懸塑正中為南海觀音菩薩(手拿鴿子?第一次見觀音這么調皮,難道當時人們就知道鴿子代表了和平?),觀音左側為善財童子,右側為龍女造像,右上方為韋陀。該懸塑向人們展示了善財童子拜觀音為師和龍女頓悟成佛的故事。
大悲壇
大悲壇
“最上法門”意是佛法的最高境界,原是寺中的藏金閣,現為寺廟的歷史展覽館。匾額為醇親王親題。
迦陵禪師
迦陵禪師曾在此做住持。
白塔
白塔
大覺寺八景之一是松柏抱塔,白塔兩邊的松樹和柏樹左右環(huán)抱白塔,相映成趣。只可惜北邊的樹2005年枯萎了,目前原地又新植了一顆,只是身體還太單薄,羽翼未豐滿,還不能環(huán)抱,此景恐怕此生再難見矣。
白玉蘭
300多年的玉蘭
大覺寺名揚京華的白玉蘭,白如羊脂玉;據說是當年迦陵和尚做大覺寺住持時手植的。如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只可惜此樹現生病正在休養(yǎng)中,愿佛保佑它。
九子抱母
一顆母杏樹周圍生出了九棵小樹環(huán)抱,此樹也可以算是兒女繞膝,子孫滿堂了,算是福壽了吧。
儲水缸
上字“敕造弘歷大覺寺深雪軒制”,儲水用于防火(應該只是種祝愿或象征吧,真起火了,這小缸水怕也是自身難保了呀)。
靈寺藏靈物
寺內總是各種動物最好的休憩之地
松鼠此次未見。
《2018年北京博物館通票》
開始接受訂購!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微店購買通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