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1日,北京博物館通票參訪團2018年第7期活動,帶領(lǐng)大家走進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參觀了《苗疆華彩——中國苗族織繡服飾文化展》,并非常榮幸的請到了中國民族博物館的賀琛博士,本次展覽的策展人為大家講解。
苗族歷史悠久、文化厚重,他們尊蚩尤為本民族的始祖,在千百年的遷徙中,帶著對生活的美好向往,歷盡千辛而百折不撓。
歷史上苗族沒有自己的文字,勤勞、勇敢、堅強、智慧的苗族婦女以針為筆,以線為墨,以布為紙,用刺繡的方式在服飾上記錄和書寫自己的歷史,苗族服飾作為歷史符號和文化符號的承載體,具有區(qū)別支系、記載歷史、傳承文化的功能,被稱為“穿在身上的史書”。
本次展覽涵蓋了中國民族博物館館藏的清代以來的60件織繡品、50件銀飾、50套服裝,全方位展現(xiàn)了中國苗族服飾、刺繡、織錦等藝術(shù)品,彰顯了苗家人,尤其是苗家女性的服飾風(fēng)采。展覽分為四個部分。
三苗余古地,彩衣憶九黎
這一單元用地圖、圖表和連環(huán)畫介紹了苗族人口的分布情況以及苗族的遷徙歷史、生存環(huán)境、風(fēng)土人情與文化傳統(tǒng)。
苗族先祖九黎部落曾與炎黃集團發(fā)生了影響深遠的逐鹿大戰(zhàn),九黎部落慘敗,其首領(lǐng)蚩尤被殺,戰(zhàn)敗后九黎余部開始南遷。
蚩尤是中外苗族普遍認同的人文始祖?!凹烙裙?jié)”是苗族傳承的一個古老傳統(tǒng)節(jié)日,蚩尤宮是苗族民眾每年農(nóng)歷十月第二個丑日聚會祭祀蚩尤的場所。
展廳中央懸掛著印染了苗族人民的生活場景織物,展出的三件織繡以苗族人生活的遠山青黛為背景,采用紗帳將織繡隔開,色彩熱烈的織繡與清冷縹緲的山峰相互映襯。
款式明支系,深閨制嫁衣
這一單元展示了苗族不同支系的服飾,展廳中心有一方形展廳,身著風(fēng)格各異的整套苗族織繡的服裝模特形態(tài)各異的錯落著。
苗族服飾的款識類型有貫首衣、交襟衣、大襟衣、對襟衣、斜襟衣、琵琶襟衣等,服飾發(fā)展史上的各種形制在苗族服飾中均有范例,歷史層級關(guān)系清晰,堪稱為一部活的服裝發(fā)展史。
苗族女童坎肩
苗族男童裝
苗族銀飾童帽
苗族女子還在暗地里悄悄地繡著自己心中的工藝品,就是“秘繡”。秘繡是不給別人看的,姑娘為自己做出一身精美的嫁衣,給未來的小孩刺繡背帶、花帽等飾物,一般是在出嫁前夕結(jié)束。出嫁時她們把這些繡品交給母親保管,直到生了第一個小寶寶辦滿月酒時,才由娘家人拿出來擺在堂屋供眾人欣賞。
旗幟服
織染春水色,銀光映霓虹
苗族織錦在各地苗族生活中都盛行,寬的可做被面,最窄的只有一兩寸,用途不等,常用于婦女服飾裝飾、小孩背帶,或用于日常衣被。苗繡是苗族與天地神靈對話的藝術(shù),與傳說中的悲壯遷徙相連。
苗族丹寨背帶
松桃苗族刺繡帳簾
松桃苗族結(jié)婚帳簾
苗族婦女服飾除了織繡染的裝飾,她們還會戴著琳瑯滿目的精美銀飾。在苗族古歌中,月亮是四位巨神用銀子打造而成的,苗族的祖先都住在月亮之上。而且歷史上受戰(zhàn)亂影響,苗族居無定所,隨即將家里積蓄換成銀子打制成飾物由婦女佩戴,此外銀還具有驅(qū)邪保平安的作用。所以,銀就成了苗族人神圣吉祥與美麗的象征。
施洞苗銀衣
楓蝶育兒長,龍鳳佑苗裔
苗族認為楓樹是蚩尤的化身,是祖先精神的所在。苗族古歌說生命之祖是通天的楓香神樹,楓香神樹孕育了蝴蝶媽媽,蝴蝶媽媽與水神結(jié)合生下了十二個蛋,鹡宇鳥幫助孵化出了人、雷、虎、牛、蛇等等各種生命,生命之間都是兄弟。苗族圖案最常用的是蝴蝶,寓意蝴蝶媽媽守護著她的兒女。
苗族蝴蝶銀掛飾
鳳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而苗族人視為神鳥而崇拜的鹡宇鳥在苗族服飾中被稱為鳳,在一些苗族地區(qū)里,還仍然保存著對鹡宇鳥圖騰崇拜的觀念和行為。
百鳥背帶
展覽還展出了更多精美的苗族服飾、織繡,歡迎大家去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參觀喲!
往期精彩
通票介紹 | 2018年北京博物館通票介紹
通票介紹 | 擁有2018年北京博物館通票十大理由
通票介紹 | 北京博物館通票帶你看不一樣的北京
活動介紹 | 2018年博睿講堂、博物館參訪團活動報名指南
活動介紹 | 2017年北京博物館通票參訪活動匯總
活動介紹 | 2017年博睿講堂回顧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微店購買通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