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DJ有時 ,作者djfish
用英文,讀新書,玩代碼,聽老歌,享生活,純原創(chuàng)。 歡迎關(guān)注:官微@djfish 官博http://blog.sina.com.cn/djfish0253
傳承——第一百期
時隔一個多月,又到歷代帝王廟來點卯,聽朱老師講中國古代書畫。
今天竟然是第一百期博睿講堂
從2013年6月開始,在東岳書院五十來人的第一講《紫禁城建筑中體現(xiàn)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到現(xiàn)在期期上百人爆滿,博睿講堂一直在免費地為公眾做文化傳播這件小事兒。一晃兒,五年零四個月的時間,博睿講堂已經(jīng)一百期了。
部分往期博睿講堂的內(nèi)容
很幸運,我由北京博物館通票結(jié)緣博睿講堂。2017年初第一次參加講座[博睿講堂]紫禁城建筑中體現(xiàn)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著了迷,陸續(xù)聽過朱老師,周婭老師,于江老師,孫宏老師,王玉民老師,檀懷宇老師的講座,盡享中西文化大盛宴。我從單純逛博物館的路癡小白到懂得去看展的博友。博睿講堂伴隨了我的成長,我也一路見證了它的平凡與不凡。
第一百期博睿講堂:朱老師開講中國古代書畫
首先:博睿講堂的主講都是平凡的人,朱老師,周老師都有十多年的講解經(jīng)驗的故宮國博世紀壇的志愿者。他們不是什么網(wǎng)紅大V,文化名流,學術(shù)咖,只是講解員。以博物館愛好者的角度給大家分享知識,教會聽講的我們怎么去逛博物館,如何看展。但他們在傳播文化上又是不平凡的創(chuàng)造者,堅持多年的無償講解,像朱老師鼓勵家長帶孩子走進博物館,周老師鼓勵年輕人多去看看展,提高美學鑒賞能力。講座中這些潤物細無聲的話語是不凡的。
我和朱宏老師,博物達人合影
其次:分享的內(nèi)容不深奧很平凡,都是實拍的照片及可查證的資料,沒有學術(shù)研究的知識,通俗易懂,不設門檻。但每次講座,老師們做的功課都不少,提前實拍文物照片,查找相關(guān)的圖書資料,甚至學術(shù)論文都沒少看,從不敷衍。像檀老師在分享《倫敦》系列講座的時候,就翻找了自己在世界各地不同博物館看到的相關(guān)文物圖片,串起來講舞王濕婆和現(xiàn)代藝術(shù)欣賞,他們付出的心血是不凡的。
周婭老師、北京博物館學會理事長劉超英、檀懷宇老師合影
最后:博睿講堂的講座形式很平凡。不論是在東岳書院還是歷代帝王廟,都是大廳配普通的椅子或者凳子,沒有空調(diào)房的舒適環(huán)境,沒有花哨的噱頭,場地有限也不做過度宣傳。聽講座不是休閑觀影,是學習,要有學習的樣子和態(tài)度,這種樸實無華剛剛好,而且每次講座都會配主題明信片或者筆記冊子給聽講者,功夫都用在內(nèi)容上,這種用心是不凡的。
百期博睿講堂的明信片和筆記冊子,圖片來源朱老師
博睿講堂很親民,開講一百期,一直是免費的。靠幾個博物館無償?shù)膱龅靥峁髦v老師志愿講座,免費提供資料,公司用博物館通票的收入來補貼,倒貼做講座又不賺吆喝,博睿講堂的內(nèi)容比市面花費不菲的所謂文化講座要來得精彩得多,卻沒有商業(yè)化。
圖啥嘞?
開辦博睿講堂,并沒有多偉大的愿景,就是一種對博物館的熱愛,一種把優(yōu)秀文化傳播出去的初心。不功利,少得失心,才走得長走得穩(wěn)。
1.中國文化的傳承。讓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了解文物代表的文化內(nèi)涵。有瓷器,玉器,漆器,青銅器,琺瑯器,古樂器,古錢幣,書畫,家具,文房四寶等主題的講座來補課。
2.世界文明的接納。讓更多的人見識世界上各個文明的美。都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词裁??怎么看?去哪看?有羅丹,布德爾,啟蒙藝術(shù),印象派,日本,倫敦等講座來解答。
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如接力棒一樣,需要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怎么做到的?
北京博物館學會理事長劉超英的話給出了答案:“一個人做事兩個點最重要:第一是熱愛,第二是堅持。” 只要認定是自己真心熱愛的,對的事情,去做就是了。
感謝博睿講堂,期待下一個百場。
2018年接近尾聲,還有十幾周的時間,快用2018年的通票,再多走幾個館吧。同時,2019年的北京博物館通票也即將發(fā)售,敬請關(guān)注!